机构环境表面清洁,我们该怎么做?
2019-08-27


1

术语与定义

本《规范》共涉及相关术语与定义14个,其中关键性的术语与定义解读如下。

1.1环境表面

环境表面是指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器械设备表面。前者指建筑装修表面,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窗台、卫生间台面等,是不可移动的表面;后者指仪器设备表面,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是可移动的表面。机构的环境表面也被称为“无生命”的环境表面。

大量研究表明,与HAIs相关的重要病原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多重耐药的不动杆菌等可以在这类表面上存活数周、数月,艰难梭菌芽孢则可以存活1年以上。因此,可以认为污染的环境表面是患者或定植的重要来源,也是医务人员手部污染的重要来源。

1.2 清洁单元

清洁单元这个概念是由倪晓平等于2012年出版的与其相关的高频接触环境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在实施环境清洁与工作时,不得在两个清洁单元之间连续使用同一块抹布或湿巾,更换抹布或湿巾。

清洁单元化操作是为了限度地减少多重耐药菌的院内播撒。在环境清洁过程中,随着使用面积和物品数量的增加,布巾、地巾连续使用后,其携带的病原微生物种类、数量也不断增多,如果不及时更换,清洁操作终会演变成病原微生物的播撒过程。有研究显示,一个污染的环境表面,如不遵守清洁单元化操作,至少可以连续污染7个清洁表面。因此,清洁单元化操作要求清洁工具在每个清洁单元使用后,立即丢弃,或可重复使用的清洁工具进入复用处理阶段。

2016年西班牙发现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在病房内流行,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在采取多种环境强化措施未果的情况下,采用“一房一巾”措施,并引入湿巾,成效迅速显现,流行得到遏制,呈明显下降趋势。

1.3高频接触表面

近年来,研究者高度关注患者周围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这些表面易被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污染,又被医生、护士、患者、家属、护工等频繁接触,故称之为高频接触表面。高频接触表面是清洁的部位,尤其是临床上具有高风险环境污染的诊疗操作完成之后应立即实施环境清洁。

1.4 隔断防护

隔断防护是指机构内部改建、修缮、装修等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塑料、装饰板等建筑材料作为围挡,以完全封闭施工区域,防施工区域内的尘埃、微生物等污染非施工区域内环境表面的措施。

1.5环境风险划分

根据区域内是否有患者居住、是否有患者体液和被患者体液污染的物品,将机构划分成高、中、低3种环境风险区域,为机构制定整体清洁与策略提供依据。环境保洁服务机构应在管理部门指导下完成环境风险区域的划分工作。

低度风险区域是指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中度风险区域是那些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高度风险区域是有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